首页 知识科普文章正文

长江现在变化和以前的变化(长江的现状及治理)

知识科普 2025年03月29日 02:45 44 admin

“十年禁渔 ”后,长江发生了哪些变化?

过去,长江渔业繁荣 ,渔民们生活富裕,鱼资源丰富 。然而,过度捕捞导致生物资源减少 ,生物多样性降低。 长江曾经盛产多种鱼类,如今却种类稀少,渔民的捕鱼选择有限 ,且价格低廉。 过度捕捞的影响下 ,长江渔业状况恶化,渔民难以维持生计,保本已属幸运 。

禁渔期有助于长江食物网的修复 ,维持生态平衡。藻类 、浮游生物的繁盛为鱼类提供了食物,而鱼类的粪便又促进藻类繁殖,形成良性循环。 经过三年的禁渔期 ,长江的鱼类资源恢复情况乐观 。在宜昌河段,江豚重新出现;中华鲟的数量也在增加 。

为了应对长江生态环境的恶化,我国政府出台了重要政策 ,实施了十年禁渔期,以期恢复长江的生态平衡,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 ,让长江重焕活力。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,长江的生态环境有望逐步改善,生物多样性和水量都将得到恢复 ,进而为整个流域带来新的生机。

让本来平衡的长江生态系统变得越来越荒凉 ,最具有代表性的就白鳍豚,在人们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捕捉中变得越来越严重,以至于现在让白鳍豚变成了稀有物种 。

现在长江三峡和三峡大坝蓄水前有什么变化

高峡出平湖 ,水更绿了,流速平缓了,产生了更多的支流 ,大三峡风光没有多大影响,支流的小三峡,小小三峡 ,三峡人家等景区反而更加便利,更加漂亮了。

三峡大坝的建成改变了这一局面,万吨级轮船得以直航至重庆 ,河道水流变得平缓,蓄洪能力显著增强。更重要的是,大坝每年为全国提供大量清洁电力 ,成为一座环保型多功能水利枢纽 。三峡大坝的建成不仅改善了航运条件 ,还增强了防洪、灌溉、旅游和发电等多种功能。

修建三峡大坝之后,万吨轮可直达重庆,而且水流平缓 、蓄洪能力大大提高 ,不为全国提供清洁的电能,是环保型的多功能水利枢纽。所以三峡大坝修建之后,有改善河道、蓄洪防旱、旅游发电等各种功能 。

三峡大坝截流 ,三峡景观依旧。 今后行驶在三峡线上的游船可建造得更大,游船的平稳舒适性增强,长江旅游业重心会有所变化 ,线路 、旅程将含多种多样,现有的格局将发生巨大的变化。 可能人们不会再为上水下水的优缺点烦恼,游船公司也不含制定上下水的游船差价 。 以三峡大坝为中心的黄金旅游区将变成长江旅的一颗璀璨的明珠。

水深增加 ,大部分急流 、险滩、浅滩将消失。三峡平湖河岔增多,岛屿密布,将出现许多新的景观 。同时 ,由于流速变缓 ,将大大提高行船速度,降低航运成本,长江上游航行也将更加安全 。短短15天蓄水期内 ,三峡大坝坝上水位上涨近70米,受此影响最大的江段主要集中在长江中游宜昌至黄颡口。

长江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是怎样的额

1、长江的径流量季节变化特点:流量季节变化大,夏季是汛期 ,冬季是枯水期。原因是长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,降水夏季多冬季少 。长江的径流量年际变化特点:长江的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大。原因是地处季风气候区,季风不稳定 ,降水的年际变化大。

2 、长江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明显,夏季迎来汛期,而冬季则进入枯水期 。这一变化主要是由长江流域所处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所驱动 ,夏季降水量大,冬季降水量少。 长江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较大,这是由于其位于季风气候区 ,受季风影响不稳定 ,导致降水的年际变化显著。

3、长江:径流量大,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较大,汛期较长(6---9月)以夏汛为主 ,无冰期 。分段分析:从源头到宜昌为上游:水流急,水能丰富;水量逐渐增大(沿途接纳支流),含沙量较小 ,河道较窄。从宜昌到壶口为中游:流量大增,水流趋缓,含沙量增大 ,河道弯曲。

4、长江的汛期受降雨和洪水影响,雨带从东南向西北移动,中下游的雨季早于上游 。长江是雨洪河流 ,洪水的变化规律与暴雨相呼应。主要汛期在4月至9月,其中7月至8月最为集中。 长江的水文数据 长江的年径流量约为8890亿立方米,上游来量占47% ,洞庭湖占21% ,鄱阳湖占17% 。

5 、黄河的水文特征体现在其流域的广泛性和流经区域的多样性 。黄河上游流经青藏高原,水量较丰沛;中游穿越黄土高原,携带大量泥沙;下游则流经平原 ,河床宽阔。 长江的水文特征显著,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,长江径流量巨大 ,季节性和年际变化明显。

现在长江和以前有什么不同?

如今,长江与以前相比,发生了显著变化 。昔日清澈的江水 ,如今却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。在课本中,有一幅漫画形象地描绘了黄河和长江的对话场景。在这幅漫画中,黄河向长江抱怨说:“长江、长江 ,我是黄河 。”而长江则无奈地回应:“黄河、黄河,我是黄河。

然而,如今的长江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。中上游地区的环境因滥采滥伐而遭受破坏 ,沿江及支流河岸的森林逐渐消失 ,导致水土难以保持 。泥沙随着降水进入长江,使得长江的水色变得比黄河还要浑浊。这一变化不仅影响了长江的生态环境,更对下游的洪涝灾害控制带来了巨大压力。

在长江三峡大坝建设之前 ,该地区的河流因礁石众多 、水流湍急而闻名,对航运构成严重挑战,曾被称为“鬼门关” 。逆水行舟时 ,船速缓慢,且水深不足,限制了大型船只的航行。此外 ,一旦洪水来袭,下游的江汉平原易受洪水侵袭,对武汉等周边重要城市的安危构成威胁。

长江在南京段变迁

长江南京段的历史变迁 ,穿越时空,展示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。远古时期,南京地区水域广泛 ,长江东岸大致位于现今的外秦淮河一线 。

【江苏游记】南京——历史的见证:长江大桥的辉煌与变迁 南京长江大桥 ,这座承载着历史印记的双层双线公路铁路两用桥,是我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,被誉为金陵四十景之一。矗立在南京市西北面的江面上 ,它的设计与建造彰显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崛起。

长江在南京的西边和北边,主要是南京的主城区在长江以东和长江以南,这样说 ,是因为长江在进入南京时几乎是南北的,到渡江纪念碑后开始向东北方向转头 。

长江的以前和现在

1、如今,长江与以前相比 ,发生了显著变化。昔日清澈的江水,如今却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。在课本中,有一幅漫画形象地描绘了黄河和长江的对话场景 。在这幅漫画中 ,黄河向长江抱怨说:“长江、长江,我是黄河。 ”而长江则无奈地回应:“黄河 、黄河,我是黄河。

2、长江 ,这条蜿蜒于中华大地的河流 ,曾是亚洲最长的河流,全长达到6397千米 。它的源头位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,流淌而下 ,穿越崇山峻岭,汇聚成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。然而,如今的长江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
3、以前: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 ,全长6397千米 。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。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,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,水量也是世界第三。现在:长江中上游的环境遭到滥采滥伐的破坏 ,沿江及支游河岸森林消失,致使水土无法保持,泥沙随降水进入长江 ,致使长江比黄河还黄 。

4 、以前的长江并不完全清澈 。长江的水质和清澈度受到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。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长江水质浑浊的原因: 自然因素:长江流域的降雨和地形地貌可能会影响长江的水质。在雨季,洪水可能会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增加,使水变得浑浊 。

5 、长江开始形成于距今4亿年前的侏罗纪时的燕山运动 ,在长江上游形成了唐古拉山脉 ,青藏高原缓缓抬高,形成许多高山深谷、洼地和裂谷。长江中下游大别山和川鄂间巫山等山脉隆起,四川盆地凹陷 ,古地中海进一步向西部退缩。距今1亿年前的白垩纪时 。四川盆地缓慢上升。

标签: 长江现在变化和以前的变化

发表评论

发财号 网站地图 备案号:川ICP备66666666号 Z-BlogPHP强力驱动 主题作者QQ:201825640